今年被成都市委确定为“国际化营商建设年”。打造更国际化的营商,不仅是一种发展愿景,更是一种现实需求。为更好地适应发展需求,天府新区成都党工委党群工作部、管委会国际合作和投服局联合在该区干部夜校开了一个新培训班——“英语应用提能”培训班。没想到的是,19日刚开班,来“蹭课的”比正式还多。
据了解,新区干部夜校“英语应用提能”培训班第一次课程,是由资深商务英语尹璐副教授和来自美国乔治亚州亚特兰大的Opanfo Abbam Abraham主讲的“商务礼仪”——职业头衔的英语表达。
在授课过程中,老师不但教授通用型商务场合开场白、交谈礼仪以及有关专有词句的表达,还重点突出了天府新区有关单位、职务、职级的英文应用和探讨。
新区党群工作部有关负责人说,“考虑到语言学习的特殊性和专业性,我们把每个班次参训名额控制在25人左右。没想到,新区干部学习积极性特别高,第一节课参训人数应到26人,实到57人,旁听人数比应参训人数还多。”
据了解,本次培训是新区首次举办中长期定制化、定员化、专业化、技能化培训,因为学期长、课程精、师资强、提升快,广大干部报名踊跃,特别是产业部门和教育卫生系统有不少人申请增设班次或旁听。新区党群工作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后期,我们将根据实际需求增设相关班次,覆盖更多业务。”
目前,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以下简称“新区”)干部队伍在编在岗人员,英语大学四级人数比例为55%,大学六级人数比例为32%,专业八级人数比例为2%,托福雅思及格和英语等级证书获得者人数比例为1.5%;有海外留学或海外背景人数比例约为1.2%。
“开这个培训班就是要帮我们产业一线的干部充电。”新区国际合作和投资服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培训旨在针对新区部分产业一线干部与外籍人员沟通存在交流能力欠缺、英语听说能力难以满足日常工作需要,对理解和应对国际化工作缺乏足够高的站位、足够广的视野、足够全的能力,对外专业素质急需提升的现状,重点解决补充岗位英语应用的实际需要、拓展干部国际化视野和思维。
为期半年的培训按主题分为3个学习阶段:第一阶段旨在聚焦天府新区建设发展工作中几类主要常用的政务商务应用场景,以实用性、通用性内容强化语言能力入门和奠基。第二阶段围绕“一带一”沿线主要国家及区域经济、法律、产业等展开,注重拓宽干部的全球化视野,同时拓展英语界面和技能进阶;第三阶段将英语学习与天府新区重点产业、特色产业、招商引资紧密结合,有侧重地夯实各产业专题英语。
培训以集体面授为主、网络自学为辅,采用情境演练、角色扮演、翻转课堂等形式,着重提升的英语交流能力。课程形式按2:1的中外教授课比例科学灵活设置,大量融入天府新区元素和实际应用场景。
正式开班前,新区还组织了报名者统一入学考试,根据实测成绩统筹分了“基础夯实班”和“能力提升班”。两个班分别于每周二、四下午6点开课,以有效缓解“工学矛盾”。
为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提升干部夜校的创新度和实效性,本次培训为参训设置了约30名“英语督学”。“英语督学”由各参训单位内部推选1-2名具备英语专业背景或海外留学背景等英语水平较高的干部担任,各“督学”负责本单位参训和其他自学干部的英语和督促。
来自太平街道产业促进科的工作人员杨松霖通过入学考试,进入新区干部夜校英语应用提能“基础夯实班”。他说,自己毕业于西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专业,大学时考过了英语六级,毕业后接触英语的时间和机会越来越少,所学英语知识也就慢慢“还给了老师”,但随着天府新区快速发展和国际化季建业的情人进程不断加快,现在工作和生活中需要用英语的时候越来越多了。
“2018年春节前夕习总视察天府新区之后,新区的外宾接待量大幅上升。几个月前,我们街道一次项目会商活动给了我很深的触动。”杨松霖说,当时一个文化产业项目正考虑落户太平街道,项目洽谈中参会嘉宾有一部分是外宾,新区安排了专业人士负责对接,但来自属地街道办的自己也负责了一部分服务工作,“在与外宾对话的时候,我感到有些吃力,尤其是涉及专业术语的时候,讲不准确、听不明白。我当时就想:一定要努力把英语重拾起来!”
第一节课后,杨松霖说,“收获超出了预期。课程设置跟新区工作实际结合非常紧密,可以说是‘量身定制’,这是在其他英语培训中享受不到的。”
吴凯是天府新区成都党工委党群工作部干部处副主任科员。他因为平时比较忙,不确定能否每次都准时参加培训,就没有报名。但开班那天,他还是忍不住去旁听了。“老师根据大家的基础来授课,循序渐进,内容很实用,效果很好。”吴凯打算,之后只要有时间就去蹭课。
在同事们眼中,吴凯有一定的英语基础,但他依然很看重这样的“充电”机会。他说,天府新区正在加快建设内陆经济高地,全力汇聚全球创新要素,“新时代、新机遇来临,作为新区建设者,我们更需要学国际化思维、用国际化方式,讲好我们新区的故事。”
“磨刀不误砍柴工。其实,我们新区干部夜校之前已经组织了不少其他专题培训,很多新区干部都养成了‘加油’‘充电’的习惯。”吴凯说,自己悄悄去蹭课的时候就看到了另外几位本部门的同事,也在教室里听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