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地址:湖北武汉三环科技园
  • 电话:159116031100
  • 传真:027-68834628
  • 邮箱:mmheng@foxmail.com
  •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专业英语
  • 解立彬:有机会遇到这样的教练真的像做梦一样
  •   ]《非常合理-张卫平传》讲述中国篮球名宿张卫平的生平故事,呈现跨越半个世纪的中国篮球发展史,由张卫平本人唯一授权、腾讯体育篮球主编黄(阿鱼)撰写、腾讯体育独家出品。

      当时队里都是从各俱乐部来的年轻球员,大家条件都不错,关系也很好。我还记得跟赵杭住在一个屋,他在经济比较好的地区长大,买东西的眼光很好。张指导很喜欢他,夸他特别会买东西。后来我们去美国访问,有时候出去逛街,杭哥总能挑到一些价廉物美的球鞋、运动服。我们相互之间还开玩笑,出去购物一定要叫上杭哥(*),因为他最识货。

      (*注:实际上赵杭在这拨队员中年龄最小,比其他人差不多小两三岁,解立彬称赵杭为“杭哥”,应该是队友之间的调侃)

      张指导那时是我们的领队兼总教练,那是我第一次接触张指导,具体是在2003年,算起来也过去十好几年了。之前只是在电视上看过他解说NBA比赛,当时就很喜欢他的点评,后来去了奥运希望队,跟他有了近距离的接触,才知道他还是我们队的元老级运动员,当时真是肃然起敬。

      我们那个时候年纪还小,对张指导的第一感觉都是仰望,从没想过能有这么有名的一个前辈来带我们,都是怀着的心情。但张指导给我们的感觉是特别和蔼,非常容易亲近,对我们从来都是有问必答。至少对我来说是如此,因为我们都是队的,很自然地就觉得非常亲近。

      我在场上的是后卫,张指导是内线队员出身,在具体技术细节上对我的指教不是很多,但也给我们讲过很多先进的篮球。我印象最深的是他教给我们的一些防守技术,比如抢篮板球时应该怎么挡人等等。现在我当了教练,学过的这些内容也派上了用场,这些都要感谢张指导当年的指点。

      张指导当时就跟很多国内教练不太一样,他外语很好,能够双语教学,对很多NBA教练的优秀训练手段都了如指掌,很注意在日常训练中积极应用。他很喜欢教我们一些专业的英语篮球术语,因为他觉得篮球必须要跟国际接轨,大家都要主动去学习国外先进的篮球。他的思想和意识都非常超前,当时我们年纪轻,得非常浅薄,后来随着阅历越来越丰富,理解才一点点加深。

      他不光教我们打球,平常还很注意培养我们的品质,通过一些小的细节给我们一些道理,包括纠正我们一些不好的生活习惯。我还记得有一回酒店房间不够住,每个房间住3个队员,需要有一个人打地铺,当时他简单交待了一下就走了,但第二天早上起来开会,他就问昨晚上有哪些人主动睡地上了,一人励100美金。当时有人就嚷嚷,早知道我也睡地上了。张指导其实是想通过这样的励,让大家对团队有更好的理解。我觉得直到今天,能在日常工作中注重这些方面的教练也不是太多。

      当时他带我们去美国访问,拜访最资深的篮球前辈,现场观看NBA国王队的比赛,跟当地的中学生、高中生打了很多比赛,闲暇时间还带我们游览名胜古迹,实现了我们人生中许许多多个第一次。现在想起来都是美好的回忆,我们之前都没敢想过,居然有一天能进国字号球队,能见到像张指导这样的高人,还能被他带着去美国,到现场去看NBA,而且还能跟韦伯、毕比这样的偶像一起合影,真是跟做梦一样。

      在美国的这些经历让我们都受益匪浅,从中认识到,我们跟美国的同龄队员还有很大差距。有了对比,我们这些年轻队员浮躁的心就能沉下来,回国之后能够主动刻苦训练。

      记得那次访美,张指导帮我们安排得非常好,非常周到。我后来也去过美国很多次,那次是吃住各方面条件最好的一次。紧接着第二年,国青又去美国访问,因为时间跟奥运希望队那次很近,难免会相互比较一下。跟张指导那回一比,条件确实差了不少。

      有时候我觉得,他跟我们俱乐部总经理袁超指导有点儿像。他们毕竟是过来人,人生的经历很丰富,遇到一些事情,我们比较急,他们往往是见怪不怪,很平静。给我的感觉都是心平气和,非常平易近人。

      我以前挺爱看NBA,基本有时间就会看,也非常喜欢听张指导解说比赛。他不光是描述场上的情况,还会分析比赛中出现的战术,详细战术是怎么成功的,让人一听就能明白。现在其他解说员也会分析一些战术,但张指导是这方面的先行者,他最早引领了“战术分析”的风潮。

      我觉得张指导之所以能深受广大年轻球迷的喜爱,最重要的原因是他喜欢篮球,热爱篮球,这种发自内心的热爱非常有感染力,球迷们能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他的真诚。另外,他非常喜欢看书,在学习上从来都没有丝毫放松,包括各种NBA动态的报道等等,他都主动去了解,然后把这些观察分享给年轻球迷,帮他们开拓眼界。

      张指导一直活跃在电视和网络的工作中,也经常去美国现场报道NBA。他现在岁数也大了,还能像个年轻人一样工作在最前线,这么多年都持之以恒,真常不容易。我觉得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他无比热爱这项事业,不管当运动员、教练还是解说员,他都愿意尽可能地为中国篮球做出自己的一些贡献。特别是在我当了教练员之后,我对他的这种更能有切身的体会,这也是我今后要继续学习的地方。

      这么多年过去了,张指导给我的感觉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过去我做运动员,他是我的老师。现在我做教练,他还是我的老师。他身上有太多地方值得我去学习,就像是一本厚厚的书,需要慢慢去翻阅、品读。

      运动员、教练员、解说员,不管是哪个岗位,张指导的成就都让我们这些后辈难以企及。如果有可能,我真想让张指导再当一次教练,因为这样,我就可以重温他带我们奥运希望队的那段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