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地址:湖北武汉三环科技园
  • 电话:159116031100
  • 传真:027-68834628
  • 邮箱:mmheng@foxmail.com
  •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专业英语
  • 大学英语教学的全新定位对教师提出了哪些要求?
  •   英语在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国际通用语(lingua franca)作用日益突出。为满足国家一带一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对在专业领域内具有国际交流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学生的需求,适应上海和全国的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特制定《上海市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参考框架》(以下简称《框架》),作为上海各高等学校组织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教学的主要依据。

      鉴于上海各本科高等院校的教学资源、学生入学水平、办学目标定位以及各学科专业需求等不尽相同,各高等学校应参照《框架》,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制定科学的校本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导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

      大学英语是以高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为教学对象的公共必修基础课程,教学定位是为满足大学本科生的专业学习需求和专业人才培养总目标服务的。

      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汲取(听读)和交流(说写)专业信息的学术英语技能和专门用途英语技能,使他们能用英语作为工具直接从事自己当下的专业学习、研究和今后的工作,在自己学科专业领域具有较强的国际交际能力;并在提高学术英语交流能力同时,提高他们性思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跨文化交流、沟通和合作能力,以适应国家和上海和全国的社会经济科技发展需要。

      大学英语与中小学英语教学在目标定位上有本质区别。大学英语不能只停留在仅仅帮助学生打基础提高通用英语水平上,而是要把重点转变到帮助他们运用学到和正在学习的英语为他们当下的专业学习、研究和今后工作服务。外语教学为学生所学专业服务这一重大范式转变不仅能使大学英语满足国家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下对大学生外语能力的新需求,也重新找到其存在的价值,并其在高等教育中真正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以英语为外语的语言教学(EFLT: English as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一般分为通用英语(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教学和专门用途英语(ESP: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教学。通用英语主要是纯语言学习的教学。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是为学生专业学习需求或为未来工作需求服务的。根据使用目的不同,专门用途英语又可分为职场英语(EOP:English for Occupational Purposes)和学术英语(EAP: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职场英语教学具有行业特色,学术英语教学则是为大学生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和学术研究提供语言支撑的。学术英语可细分为通用学术英语(EGAP: English for General Academic Purposes)和专门学术英语(ESAP: English for Specific Academic Purposes)两种。前者主要训练学生跨学科的口头和书面学术英语交流能力,例如听、做笔记、做报告展示、阅读文献、撰写文献综述和学术论文、参加学术讨论等能力;后者则主要是某一特定学科领域(如金融、法律、工程、医学等)里各种语类(或称体裁genres)、语篇、语体和特定表达的语言教学,培养具有他们符合学科专业规约的语言交流技能。

      可见,学术英语在中国高校语境下具有帮助大学生从高中通用英语过渡到大学用英语从事专业学习所不可或缺的桥梁衔接作用。它不仅培养大学生学术语言技能和所学专业的学科各种英语语类意识,而且还培养他们跨学科的科学素养和21世纪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因此,学术英语是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无论是研究性大学还是应用型大学,无论学生今后从事研究工作还是进行职场工作,学术英语都是他们大学英语学习的主要课程。

      为满足学生专业学习的需求,我们提出帮助大学生在完成不同阶段的大学英语教学后应该达到的两个等级的能力目标:和 B级。目标主要开展通用学术英语教学,而B级目标是在达到目标基础上,开展专门学术英语教学。这两级教学要求不是对立的,教学可以根据需要,补充专门学术英语部分教学内容。为此,我们设计了《学术英语能力等级量表》,供教学和评估使用。各学校根据学生的专业需求和学生英语水平从向B级发展,也可确定其中一个目标,或交叉搭配两个目标中的内容,合成新的,切合本校或各专业实际情况的校本大学英语教学要求或专业院系大学英语教学要求。

      上海高校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由过渡课程、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三类课程组成。过渡课程是指通用英语课程,主要是为英语水平较低的新生补基础而设置的,目的是使他们能够尽快过渡到核心课程上来。过渡性的通用英语课程包括训练听说读写等能力的大学英语综合课程。通用英语课程为选修性质。

      核心课程为通用学术英语课程和专门学术英语课程两类。通用学术英语课程主要培养跨学科的学术英语能力,课程包括学术英语听说、学术英语阅读、学术报告展示和学术英语写作等。专门学术英语课程主要通过传授特定学科各种语类(如案例报告、实验报告、技术报告、期刊论文、会议论文、大会摘要、国际会议报告演示和合同等)的语篇结构、修辞手段和语言表达,以及特定学科的话语传统和规约等帮助学生顺利进入他们各自的学科领域。

      鉴于这些课程既能巩固和继续提高大学生的通用英语水平,同时能够提高他们用英语开展专业学习和研究的能力,促进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性思辨能力,学术英语课程尤其是通用学术英语课程应设置为必修性质,每个大学生都必修一定量的学术英语课程(以文献阅读和摘要写作为核心的学术英语读写课程在整个学术英语教学中不中断),以便使学生的学术英语能力和素养得到有效的训练和提高。

      选修课程主要指培养学生通晓本专业国际规则,掌握学术交往中的跨文化交流、合作和沟通的技能。具体课程可有英美社会与文化、科学发展与伦理、性思辨、学术中跨文化交流等。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设诸如英美文学、文明等通识性课程,但这些课程原则上应在学校公共平台的通识教育板块上开设,不占大学英语学分。

      课程设置应体现办学自主权和分类指导的原则。各校可根据《大学英语课程结构》中的课程性质、学分比例、课程名称和课程内容等,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如专业需求、学生水平),设计出个性化的校本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和各专业院系大学英语课程方案,将通用英语课程、学术英语课程和通识英语课程有机结合,以确保不同层次和不同专业需求的学生学术英语能力在新的课程体系中得到有效的训练和提高。

      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改变使高校有了增加大学英语学分的新需求。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经济全球化、英语成为学术国际通用语和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学术英语在整个专业人才素质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因此,大学英语应根据不同学校实际情况在专业培养方案的总学分中占有足够的比例,一般不少于10%。

      新生进校后,参考他们的高考英语成绩或通过分级水平测试,按不同英语水平进行分班学习。一般来说,对于英语水平尚达不到大学英语一级水平(如词汇量低于3000)的学生可他们先补一学期的通用英语(尽量不占大学英语学分),其余新生应直接进入通用学术英语学习。

      通用学术英语课程既可根据单项能力开设学术听说、学术阅读、学术报告展示和学术写作等课程,也可以开设综合学术英语课程,如综合学术英语I、II、III等。大学英语中55% 以上的学分应放在这类核心课程上。专门学术英语课程是特定学科或专业里的学术英语课程。考虑到这类课程会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可把这些课程安排在通用学术英语课程后面学习,但必须是必修性质的。

      在教学安排中,应按照由易到难,由通用学术英语到专门学术英语的顺序把大学英语所有课程安排在第一到第二学年。全英语或双语课程比较普及的高校或院系可尝试采用集中学习,强化训练的方法,即把学术英语课程放在第一学年内完成。这种加大密度的集中教不仅可以提高语言学习效率,还可以使学生把学到的学术英语技能及时运用到大二到大四的专业学习中去。

      各校的教学安排要贯彻分类指导和个性化原则。因此,课程设置和教学大纲的制定要基于对学生所学专业的英语能力的需求分析,设计出与专业对口的套餐式或订单式的学术英语课程模块和教学安排。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既是教师获取教学反馈信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依据,又是学生了解自己学习情况、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手段。教学评价包括对学生的评价和对教学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可采用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两种形式。

      形成性评估是根据教学目标和能力标准对学生学习进行的过程性和发展性评估。在形成性评估中尤其要注意开发诊断性测试和个人学习进度报告,以便发现和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给学生提出建设性意见。形成性评估不仅仅是考查学生的学习表现,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达到提出的能力目标。在学术英语教学中,形成性评估要重点考核学生以团队合作形式进行基于项目(或案例)研究的学习活动,即通过布置与课文主题(或专业热点)相关的项目,要求学生组成小组,开展基于文献调查或实验的研究,鼓励学生搜索、归纳和综述相关文献,设计研究方法(如问卷、田野调查和小实验),最后用口头和书面形式汇报研究。在形成性评估中要重视学生的自评和相互之间的评估,如由全班同学或其他小组对某个同学或某个小组的研究汇报表现进行打分。各学校根据专业学科特色,建立大学生学术英语论坛制度。每个学期或学年大学英语教学应围绕不同专题,要求学生写小论文和摘要,进行论文报告展示等交流。在项目开展中要争取得到学科专业教师的配合,从项目课题的设定到评估尽可能邀请学科教师的参加。

      终结性评估是课程结束时进行的期末考试和综合评估。就通用学术英语而言,评估的项目可以包括学术听力理解、学术词汇测试、学术文章阅读理解、原文句子转写、段落或文章大意归纳、基于文献的综述写作等。综合性成绩评定不仅要考虑学生学术听说读写这些可测试的量化语言能力,还要考虑他们用英语开展研究中表现出来的团队沟通合作能力和性创新思维能力等这些难以量化的能力。无论采用哪种评估或测试方法,都要改变为评估而评估的传统观念。评估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要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继续学习的积极性和提升学生对自己学习能力的自信心。

      教学评价还包括对教学质量的评价和反思。这不仅仅是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质量的评价,更重要是教师对自己开设课程的反思和对所使用教材的评价,还包括他们对课程目的的了解程度和帮助学生达到这个目的的情况的评估。课程评估包括课程开始前对学生的需求分析和课程结束后的对学生反馈调查,以及对整个课程活动包括和考试的全面自评。目的是通过这种教学评估来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为考察大学生的学术英语能力提高情况,发挥测试对教学的正面导向作用,使之更好地为教学提供诊断和反馈信息,提高学术英语教学质量,我们开发了基于“学术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的“高校通用学术英语水平考试”(具体见附录考试大纲和样题)。这个考试是一个社会化考试,由社会考试机构和公司负责运营。各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在完成学术英语教学后积极报名参加。

      教材开发是实现《框架》教学要求的关键。学术英语教材应区别于传统的专业英语教材(后者注重内容知识教学,多为学科专业教师使用),也应区别于大学英语综合教材。学术英语教材不是一味强调内容的趣味性和可思性,语言的地道性和优美性;所选课文的作者必须是英语本族人,而且最好是名家大家。学术英语课文选择信息性和论述性较强的学术文章,因此并不太在乎一些课文是英语非本族人写的文章。通用学术英语教材不需要严格限定在专业内容框架内,而是可以围绕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一般话题,或跨学科的或分大文大理选择课文材料。所选课文应有定义、分类、描述、报告,比较、对照,解释等功能的语篇。应突出听、说、读、写等学术技能的训练,其中包括引用文献,规避学术剽窃和性思维能力。这些训练可以穿插在围绕课文单元设计的小型科研项目中。专门学术英语教材则可按工程、经济、法律、医学、心理学等学科开展特定领域的语言教学,但课文内容专业性不宜过高。选材原则是体现该专业各种语类的典型语篇和体裁特点,而非要追求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和全面性,教学目的是训练学生在该领域里的语类意识和听、说、读、写等交流技能而非对学科内容的掌握。

      无论是通用学术英语教材还是专门学术英语教材都应该注意材料的真实性和任务的真实性,以区别以语言教学目的的通用英语教材。材料的真实性指课文材料要有出处,尽可能避免简写和改写等;任务的真实性指设计出可供训练学生搜索文献、撰写文献回顾、进行陈述汇报的项目和模拟工作场所的情景的任务和等。

      学术英语教材,尤其是专门学术英语教材应该纳入校本教材或学科系统内教材的范畴。各高校按照《框架》的教学内容和学术英语能力标准,以语言学理论、外语教理论和专门用途英语理论为编写原则,根据自己学校的学科特点和办学方向,开发或与其他具有相同优势专业或行业院校一起共同开发教材。专门学术英语教材要基于对学生所学专业的学习需求分析。因此编写人员应深入专业院系,听取专业教师对教材内容、语类和话题选择、核心词汇和语言要求的意见,在他们的指导下遴选编写课文的合适语料,并设计出真实任务,从而开发出能真正适合他们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以及能满足他们未来工作需求的教材。此外,各高校应加强相关ESP资料库的建设,其中包括通用学术英语资料库建设(如不同难度和主题的学术视频收集、规避学术剽窃案例的收集等)和专业学术英语资料库建设(如各学科高频词汇和用法的整理、论文写作体裁规范收集等),以及学术英语教学微课视频,以利于教材的持续开发和学生的学习。

      教师是成功开展学术英语教学的关键因素。从通用英语教师转型为学术英语教师应首先转变观念。我们需要纠正一部分大学英语教师把学术英语当作专业英语甚至双语教学的。大学英语教师并不一定需要有很强的专业知识。他们应当利用学生对专业知识的了解,推动课堂上的语言交流。英语教师的作用是帮助学生获得其专业领域中进行口头和书面交流的语言能力,而不是知识或内容,简言之,是帮助他们实现有效的专业学习。

      学术英语与通用英语的目的定位不同要求转型的学术英语教师改变他们原来已习惯的教学方法。例如学术英语教师不仅要具有对新生现状分析(如他们英语水平、需求和学习方法)的能力,还应具有对学生所学专业的需求分析(如了解他们专业的各种语类和对英语的要求等)的能力。学术英语阅读教师不是向学生输入课文主题所的所谓主流价值观,而是帮助他们通过对课文作者观点的置疑和查阅同一信息不同来源文章,进行比较、鉴别和评估;不仅帮助学生分析课文,引导学生学习和模仿课文结构和语言特色;而且还帮助学生分析课文作者是如何通过语篇结构和元话语手段等构建自己观点和结论的,以及遣词造句背后所反映作者隐含的态度和意图;分析作者所提供的前提、结论和支撑结论的各种是否有效充足和可靠。学术英语写作教师不仅要考察学生语言使用的准确性和地道性,还应考察学生是否符合规范地准确引用不同文献来支撑自己的观点和使用正式学术文体的能力等。因此,英语教师知识结构必须升级,仅会进行语法词汇知识教学和听说读写能力训练的英语教师将在不远的将来在高校消失。一个合格的学术英语教师必须基本具有《学术英语教师能力发展框架》所提出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三方面要求。

      ►(1)对学术英语课程的新任教师适当减少工作量,他们参加不少于一个学期的岗内培训,如每周进行学术英语和专门用途英语相关文献阅读和教学案例讨论等;参加学术英语教材编写以提高理论水平;旁听教学对口的专业院系的相关全英语课程,了解学生在专业学习上的困难和需求等。有条件高校可选派教师到国外ESP/EAP教师培训课程;

      ►(2)应经常组织他们参加国内或国际的“ESP/EAP学术研究”和“ESP/EAP工作坊”之类的研讨会,邀请ESP/EAP专家进行。在学术英语教师同行间进行ESP/EAP课程的互相观摩,交流经验和体会,举办学术英语公开课;

      ►(3)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请相关专业院系的教授解答专业知识上的问题,以帮助语言教师了解相关专业的基本内容和学科领域发展情况,尤其是学科的各种语类、语篇体裁、语言交际能力和策略,以及专业学习和工作对英语能力的需求。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