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地址:湖北武汉三环科技园
  • 电话:159116031100
  • 传真:027-68834628
  • 邮箱:mmheng@foxmail.com
  •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英语六级
  • 粮仓变身科创园 “飞”出一片新天地
  •   地铁15号线,从西开始延伸向东北,经过顺义新城,终点是顺义俸伯。沿着地铁15号线往东行走,青田绿水映入眼帘,民居、现代化工业园区和谐共聚。市民口中的“新国展”,占地广袤、气势磅礴;而在人头顶,时有飞机轰鸣掠过。约10公里之外的首都国际机场,每天有数百架次的航班繁忙起落。

      从1978年至今,顺义经历了两次大转型:从农业大区转到工业强区,再从工业强区转到服务业大区。四十年来,农业方面,顺义在发挥传统农业优势的基础上,逐步实现了现代农业发展;工业方面,顺义以临空经济区为发展引擎,引入并培育了一大批制造业企业,实现工业产值快速增长;一批服务型企业迅速崛起,近年来“高精尖”企业和项目又纷纷落户顺义。中航发动机、中航信、北汽集团、顺鑫农业、牛栏山二锅头、燕京啤酒……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都在这里生根发芽,发展壮大。

      四十年,顺义变化巨大。在立足本区实际的基础上,顺义找准本区特色,分时间、分步骤、有重点地推进,持续优化营商、创新服务方式方法。既“引进来”又“走出去”,既简政放权又用心做好企业服务,行政力量既不缺位也不“越位”。这些,都是顺义华丽“转身”的秘诀。

      此刻,这个位于东北方向、距市区30公里的区域,正按照“港城融合的国际航空中心核心区,创新引领的区域经济提升发展先行区,城乡协调的首都和谐宜居示范区”的方向,稳扎稳打,阔步前进。

      顺义区域面积1021平方公里,平原面积约占全区总面积的96%,是首都重要的农副产品供应,被誉为“京郊粮仓”。四十年,“京郊粮仓”功能的转变,既影响着生活在这里的每个人,也重构了顺义发展转型的方向和道。

      深夜,网约车司机蒋来福接到一单去往首都国际机场的“大活儿”。“咱们顺义,以前就是个农业大区,主要靠种粮食瓜果起家。我家以前就是种地的。”蒋来福说,最初首都国际机场只有T1一个航站楼,T2、T3航站楼是后来才扩建的。“几十年前,乘飞机的人少,T2、T3航站楼这一都是荒芜的,后来才规划建设。你看现在多热闹,已经形成了首都机场商圈。”

      蒋来福说的“首都机场商圈”,始于上世纪90年代。那个时候,顺义紧抓新一轮开发区建设机遇,制定实施了“依托机场、服务机场,发展口岸经济”的思,临空经济初见端倪。进入新世纪后,在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上,顺义将目标转向首都国际机场,规划发展临空经济,逐渐开始了从农业大区到工业强区的转型。

      当时“临空经济”在国内没有先例可借鉴,而恰恰是这种“没有”,才造就了今天顺义的“有”。顺义不仅成了全国临空经济的开先河者,而且还通过科学的规划建设、产业布局和各项政策的引导,结出了累累硕果。

      2006年,顺义临空经济区被列入市“十一五”规划,成为重点建设的高端产业功能区之一。2014年,设立“临空经济核心区管委会”,整合国门商务区、空港工业开发区、空港物流3个功能板块。今天,行走在首都国际机场周边,除了能看到繁忙起落的飞机之外,诸如“国航客运公司”、“首都机场集团公司”、“南方航空公司”、“汉莎飞机维修公司”等航企大楼,也令人目不暇接。数据显示,如今顺义区已聚集航空类企业400余家,航材制造等企业4000余家,成为全球重要的临空产业集聚区。

      顺义迈开工业化和服务化步伐,临空经济的作用功不可没。而汽车制造业,是顺义工业发展的一大代表产业。

      南彩镇俸伯村人李兵,1987年毕业后,在北汽集团工作了31年。如今,50岁的他已从一个装配工成长为集团首席技师。李兵记得,北汽最初落户顺义,解决了本区很多人的就业问题。同时,随着生产的投入使用,餐饮、商场等也开始聚集。

      汽车制造业如火如荼,尝到转型“甜头”的顺义,又不失时机地引进了一大批制造业。形成以汽车制造、电子通讯、食品饮料三大产业为代表的产业集群发展格局。

      比如,以临空经济核心区为核心形成了电子通讯产业集群。在这里,诸如索爱通讯、松下通讯、JVC、SMC、罗森伯格等一大批世界著名电子通讯企业都纷纷前来“扎根”;而在食品饮料方面,燕京啤酒、汇源果汁、鹏程食品、双大肉食、牛栏山二锅头、天福号熟肉制品等名号也是“响当当”。

      在引进传统制造业的同时,顺义积极探索,短短十年内,截至2012年,已形成汽车与交通设备、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基础与新材料、都市工业、生物医药六大主导产业。而从2012年到2016年,肖涵结婚顺义工业经济总量从2000亿元升级到3000亿元,总量居全市第一。

      就在制造业高歌猛进的同时,顺义决策者敏锐发现,是时候再次转型了——通过“搭台”、政策“引导”、简政放权、提供优良保障等措施,激发顺义的服务业茁壮成长,实现了从工业强区到服务大区的转变。

      如今,空港地区每天都繁忙着;新国展已成为重大商业和展览活动的承接地;民生银行总部入驻、交通银行等项目落地,顺义金融服务的进一步优化。

      历经两次大转型后,和过去张开双臂招大引强相比,顺义近年来开始“做减法”,重点朝着高精尖产业方向发展。位于牛栏山镇工业区的康仁堂药业有限公司是顺义支持发展高精尖产业的一个缩影。顺义区及时解决了企业在用地、手续办理、技术等方面的问题。2016年,康仁堂实现税收2亿元以上,产值突破了15亿元,成为行业中发展最快的领军企业。

      “我们有一套支持高精尖企业发展的‘组合拳’,比如创业摇篮计划、重大产业项目定向扶持等一揽子政策。”顺义区区委高朋透露。不仅如此,近几年来,顺义一直致力于疏解腾退一般制造业。先后关停了涉及电镀、铸造、化工等多个行业的248家污染企业,腾出产业用地3500余亩。

      腾出来的产业用地怎么办?顺义主要将其用于高精尖企业和项目的扶持发展。“去年底,我们集中签约的中国电子科技集团13所等15个高精尖项目,都是利用了疏解腾退的产业用地和厂房。”高朋表示。

      2018年初,顺义被纳入了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板块,成为“创新型产业集群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创新引领示范区”。顺义还实施了“梧桐工程”,围绕构建“3+4+1”产业体系,加快引进能够支撑顺义高质量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一系列政策,就是要打造更好的创业、营商。只有栽好梧桐树,才能引得凤凰来,这是我们的诚意。”

      “目前正在聚焦发展‘新能源智能汽车、新材料、智能装备’三大千亿级创新型产业集群。”高朋透露。经过两次转型发展,顺义在的进程中也进一步明确了招商引资的观念。“现在不光要看企业实力,更要考虑其投入产出、科技创新、节能环保等方面的综合评价。这几年,我们了120个不符合全要素评价要求的项目。”

      沈西宁已经为顺义“写史”十多年了。现年48岁的他,说自己是在春风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如果没有,可能他没有机会考上大学,更不要说毕业分配到顺义,顺利进入当时很好的一家企业,乃至机关,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

      1993年,沈西宁大学毕业分配到顺义,第一份工作是顺义某知名科技公司技术员。当时,公司地址在马坡(即现在的双丰街道办事处)。从自己家到公司,要走约四五公里的程。“那时候基本没有水泥硬化,大多都是泥巴,条件很差,最怕的就是遇到下雨天,泥泞难行,也没有公交车。”不仅如此,沈西宁说,今天顺义各方向的很多主要大干道,在当时都是没有的。

      沈西宁还记得,由于自己所在的公司实力较强,上世纪90年代,沈西宁每个月就能拿到300元左右的工资。随着自己工作经验的增长,后期一度每个月挣到过500多元的工资。“在当时,这笔钱可不少,比我老婆的工资多了不少。如果没有那次机会,我可能还会继续在企业做下去。”

      沈西宁口中的“机会”是指,1995年,顺义机关首次面向社会招聘工作人员。沈西宁当时还在企业,工作干得也不错。但是为了给自己的人生多一种可能、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他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报了名。“而且,那时候能够进入机关工作,也是一种很体面、有保障的工作。”在通过考试、面试、考查等层层选拔后,他如愿成为了机关的一名公务人员。“那是顺义区机关第一次面向社会招人,当时也是为了推进机关才这么做的。很幸运,后来我进入了机关工作。”不仅如此,沈西宁透露,当初和他一起招聘进去的几个人,如今在各个岗位上都事业有成。

      工作单位和工作内容的改变,每一步都带动着沈西宁生活和条件的变化。“参加工作以来,我生活的变化有很多,吃穿住行等各方面。”沈西宁说,就以住房来说,自己从参加工作到如今,前前后后搬了四次家,每一次搬家都是在朝着更好的方向进步。从最开始的集体宿舍,到如今住着120多平方米的住房,他笑言,“我住宿条件的变化,就是四十年来的一个写照!”说罢,他又补充了一句——“我们顺义区第一栋高层(至少七层以上)出现在2002年。你看现在,短短十多年时间,到处都是高楼大厦,六层楼都算低楼层了。”

      进入机关20多年的沈西宁,如今已经不用再自己开车下乡工作,而是每天扎进资料堆里,和一摞摞的历史档案材料打交道。从2007年为顺义“写史”以来,他的工作就主要变成了梳理顺义的过去,记录当下的发展情况。“有时候,翻到顺义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档案,再看看如今的种种变化,真的会感慨天翻地覆。”沈西宁感叹,所带来的,不光是每家每户、每个个体生活上的诸多变化,同时也让我们国家和社会发生了巨大的进步。

      1998年经国务院批准,顺义撤县设区。行政区划的20年来,是顺义历史上发展最快、变化最大、人民群众享受实惠最多的20年。

      2008年7月23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天竺综合保税区,这是全国首家直接依托空港口岸设立的综合保税区,集口岸、通关、出口加工、保税物流等几大功能为一体,享有“免征、免税、保税”政策。

      2014年3月25日,经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京编委[2014]19号),临空经济核心区管委会成立。

      2014年,顺义区出台了经济功能区转型和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将分散的功能区整合为临空经济、科技创新、绿色生态三大板块。

      2014年12月29日,顺义科技创新产业功能区管委会和绿色生态产业功能区管委会同时揭牌。

      2016年7月22日,市服务业扩大综合试点示范区在顺义揭牌,并在顺义推行38项试点政策,为全市的服务业扩大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

      2017年5月5日,批复在市顺义、朝阳两个服务业扩大综合试点示范区实施10项出入境政策措施。同时,顺义区外国人出入境服务大厅正式挂牌运行,标志着出入境新政正式在顺义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