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des-688
家教类APP正在中小学生和家长中悄然流行,轻点屏幕就可完成教师筛选、课程购买、在线授课、课后评价等一系列流程。但记者调查发现,APP家教平台入驻门槛低、师资鱼龙混杂,还着一些自称“市重点中学”、“公校在职”教师招揽补习生源现象。
每年假期,教育部都会三令五申,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多种形式的有偿补课。随着新发展,“网络家教”可能成为公校在职教师有偿补课的盲区。
记者在一家起步较早的APP家教平台上注册,用户可在屏幕上方直接搜索所需科目、教师和课程名称,也可在“学前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考试”、“出国留学”等栏目下对所需教师进行筛选。筛选结果按“综合”、“人气”、“评论数”等标准排序,筛选条件包括授课范围、上课时间、上课方式、价格区间和老师人群等。而家教身份有教师、隶属某教育机构教师或在校大学生等。
该APP客服人员告诉记者,用户搜索获得的家教名单列表通过大数据计算得出。“老师好评越多,购买过其课程的学生越多,排位就越靠前。”每次授课后,学生都会给出一个评价,“只有学生确认后或24小时内没有,才能完成费用支付。”
虽无“公校在职教师”这一分类,但记者以寻找一名“公校在职初一英语家教”为由咨询在线客服,客服向记者发送了一条供职于某中学的女教师在该平台的个人主页链接。记者点击进入其个人主页,在“过往经历”一栏中看到确实有多年学校任教经历,并自称今年任教的班级中考英语成绩超过全市平均分10分以上。记者与她通过APP在线聊天功能取得联系,这名英语女教师还发送了一张学生赠予其锦旗的合影以资证明。
标榜“在校”或“某重点中学”的网络家教更易受家长青睐。以上海“高一数学”家教为搜索条件,记者在该APP平台共获得226条家教信息,多名“老师”的过往经历中赫然标注“目前在某中学担任数学教师”,并在个人信息中毫不避讳突出强调“公校”、“在职”等信息。
若想注册成为一名网络家教,需要哪些条件?记者操作了一遍,先是填写手机号登录注册,填写个人资料,设置上课科目,最后提交认证信息,就可完成注册。
家教入驻所需提供的认证信息虽有四项,即实名验证、学历认证、专业资格认证和教师证认证,但只需提供身份证号实名验证,便可通过平台审核,其他三项并非必须提交项。
记者发现,APP家教平台不仅入驻门槛低,无需费用,还具有宣传效果,上线不久就聚集了大量网络家教。网络家要集中为民办教育机构老师、在校大学生,以及部分自称在职教师等。一名入驻成功的在校大学生说,从事家教时间不长,填几项信息就能成功申请,十分便捷。他表示如果记者成为他的“首单”,会给予一定优惠。另一位自称“某重点中学”的在职教师表示7月刚入驻,就带了一名学生,“网上有个人主页,相当于一个展示平台,多少能提高些知名度。”
“网络家教”有多少?记者发现,入驻该平台的上海226名高一数学家教中,仅7人通过平台全部四项认证,6人通过除教师证之外的其他三项认证,绝大多数家教仅通过一项实名验证。以初一数学“一对一”补习为例,根据人气排名等,网络家教每小时收费50至500元不等。
对于网络家教的兴起,各方说法不一。有些家长觉得,以往找家教靠熟人介绍或搜集家教广告,选择余地较小。APP家教出现后,现在能“海选”家教了。但也有家长质疑,仅靠教师人气或学生好评,能否判断就一定是好老师?
面对网络家教师资良莠不齐,中国互联网教育产业联盟秘书长陆雷认为,网络家教属于新兴行业,平台自身可以设置一些门槛或标准。
市教科院研究员、上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主任吴增强,从自身长远发展角度看,平台应提高网络家教准入标准,严格审查资质,家长和学生也需加强分辨。非学历教育网络平台的出现,反映了目前学生、家长确实有补习的需求,“但中小学教育应以学校教育为主,不能本末倒置。”
针对APP家教平台上屡屡出现自称“重点中学”、“公校在职教师”现象,业内人士指出,教育部门该引起重视,加强对在职教师的管理和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