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地址:湖北武汉三环科技园
  • 电话:159116031100
  • 传真:027-68834628
  • 邮箱:mmheng@foxmail.com
  •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考英语
  • 我为什么支持取消英语高考?
  •   作者简介:通晓流利的英、法、西、葡语,并对德、意、日、俄、阿语有不同程度的了解。致力于为中国的英语教育做点事情。

      我之所以在外语学习上小有成就,归根到底在于我较强的自学能力。我认为 “自学” 是所有人与生俱来的能力,然而这种能力往往会随着一个人的成长被 “常规教育” 抹杀掉。

      而我的自学能力之所以较强,主要是因为我较早地摆脱了常规教育的(这是一个很长的故事,我打算通过下一篇文章里做更多分享)。

      请大家注意:我所说的 “常规教育” 并不针对咱们国家的应试教育体制。因为哪里有考试,哪里就有应试 — 实际上,全世界的教育体制(包括美国、的)的本质都是 “应试”。

      不少人都认为 “美式教育” 更有利于发展孩子们的潜力。与咱们国家的 “填鸭式教育” 相比,这个观点也许是正确的。但事实上,美国的教育界人士仍对美国现有的常规教育感到不满 — 其问题的根源还是在于 “应试”。

      “我们的学校制度是1893年设计的 ” —探讨美国教育的纪录片《 Most Likely to Succeed 》的海报

      教育问题之所以在中国较为突出,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咱们国家人口太多,优质教育资源较缺乏,社会竞争更激烈。

      以我本人为例 — 我在的本科学校是 Simon Fraser University(SFU),世界排名与国内的很多 985 学校相当。然而,我不但轻松地考上了 SFU,而且还获得了学金(换句话说:有很多人比我分更低的也考上 SFU 了)。

      正如我以前跟大家说过:不管是 2001 年的小升初,还是 2004 年的升中考,我都没能考上本地的重点中学 — 以我的考试分数来看,如果当年我待在国内的线 这一类学校的。

      同样是以分数为主导的教育体制,在欧美长大的孩子之所以幸福,归根到底是因为教育资源的充裕。咱们这样想好了:如果北大决定把分校开在河南、等高考大省,录取分数线与的孩子一样,你觉得 “两河” 的孩子的高考分数还会那么高吗?

      其实 “应试” 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比方说 “考驾照”,当一个通过了笔试、试,那么他真的就学会开车了 — 当他花时间准备考试时,就是他提高驾驶水平的过程。从这个案例的角度来讲,“常规教育” 就是无懈可击的。

      又比方说:中国的数理化教育 — 当学生们做题时,往往就是掌握知识、增强思维的过程 — 就连英国教育部的都表示:要把中国的数理化教育引入到英国。

      只要考试模式的设计合理,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们 “为了考试而学习”,那么 “应试” 就是一套高效的制度。

      然而问题是:对于有些科目而言,我们无法把分数和能力进行对等的。当出现这样的情况时,“备考” 和 “学习” 实际上是两件几乎不相关的事情 — 英语就是其中一个例子。

      我很喜欢的电影《大只佬有大智慧》里有这样一个片段:李凤仪(张柏芝饰)问大只佬(刘德华饰):你会开电单车吗?大只佬说:当然会啦,我在深圳玩电单车游戏很厉害的 ... 而随后上演的就是:大只佬开着电单车撞到墙上了 ...

      我们常说:中国学生学了 年的英语,现在连简单交流都不会 — 但实际上,我们并没有在真正地学英语,而是在玩一个叫做 “学英语” 的智力游戏。换句话说:当我们花时间备考英语的时候,我们实际上是 “为了考试而考试”,并没有真正地学习。

      比方说:单复数 — dog 的复数是 dogs,box 的复数是 boxes。在单词后面加上 s 或者 es — 超过 99% 的情况都是如此。如果由我来教学生的线 分钟就能解释清楚。

      然而,中国学生们学习 “单复数” 的时间显然远不止 5 分钟 — 因为除了 99.99% 的规则复数之外,还有那 0.01% 的 “不规则复数”。比方说:fish 的复数是 fish(单复数同体),medium 的复数是 media,等等。

      你觉得当你跟一个老外说 two fishes,他会听不懂这是 “两条鱼” 的意思吗?当然不会。那为什么中国学生们都得花时间学习 “fish 的复数是 fish” 呢?因为 “要考”。

      同样的,如果你跟老外交流时没有使用正确的时态 — 比方说 “I go yesterday” 而不是 “I went yesterday” — 他会不理解你想表达的是 “昨天” 吗?

      又比方说,英语里有大量的 “固定搭配” — 如 “at home”、“on Monday” 等等 — 几乎没有任何的语法规则可循,只能通过大量听读慢慢积累。但实际上即便你说 “in home”、“at Monday”,也完全不会有任何理解上的障碍。

      如果我们学习英语仅仅是为了交流的话,我们并不需要学习各种不规则语法,更不需要记住各种无穷无尽的固定搭配。然而,中国学生们学英语并不是为了交流,而是为了 “考试”。

      由于英语是一个高考科目,因此这注定了:高考试卷上的所有题目必须都有正确答案。而因为全国考生千千万万,出题的老师必须钻 “牛角尖” 才能设计出一份有意义的试卷。

      什么叫 “有意义” 的试卷?说白了:就是通过分数能 “分出高下” 的试卷。你想啊,如果题目太简单,然后每个人都能拿满分,那么考试就没有意义了。

      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学生得花大量时间学习 “fish 的复数是 fish” 等一系列的不规范复数 — 因为谁都知道 “可数名词后加 s 或 es” 这条常规,高考题目必定会考一些更生僻冷门的知识点。

      这也是为什么:虽然绝大多数动词的过去式只需加 ed,但中国学生却注定要把大多数时间花在记忆各种不规则动词上。

      最终,在 “提高一分、干掉千人” 的国情引导下,中国学生把大部分的学习时间花在了那少于 1% 的不规则语法上。

      近年来,我们听到越来越多呼吁 “取消英语高考” 的声音 — 而我作为一名致力于 “让全中国人民学好英语” 的老师,其实我是支持的。

      咱们中国每年的高考人数近 1000 万人 — 升学考试除了以 “分数” 作为筛选的门槛,别无更好的选择。只要英语考试不取消分数制,学生们就一定会把学习重心放在 “应试”,中国的英语教育就注定只能是一场叫做 “学英语” 的智力游戏。

      如果中国的英语教育由我说了算,我会把英语考试从 “分数制” 改为 “通过 / 不通过” 的及格制 — 如此,中国学生们便不会整天想着如何 “提高一分,干掉千人”,从而真正把时间放在学习上。

      另外,及格制的考核意味着:任何人只要愿意花时间去学,就一定能通过。我认为:掌握一门语言就好比学会走,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英语作为一项技能,越多人能掌握越好,所有人都能掌握最好!为什么要把它设计成一个必有输赢的游戏?

      试想:如果有一天 “开车” 成为了一个分数制科目,只有得分排名前 50% 的人才能获得驾照,然后们整天在边平行泊车,因为 “提高 0.1 秒,干掉千人” ... 你不觉得这画面很吗?

      那么,假设你同意我提出的 “及格制” 方案,那么接下来你可能会问:我们该如何设计这份考核试卷?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我们这样问自己就好了:我们会如何判断一个老外是否会讲中文?

      如果你遇到一位自称会说中文的老外,那么你只需要跟他聊上 5-10 分钟,就大致可以判断他的中文水平如何了。而如果他愿意配合的话,还有另外一个办法:随便找一段他之前没读过的文字,让他朗读出来。

      对于所有受过教育的中国人来讲,我们可以随时拿起一篇新闻报道,然后基本准确无误地朗读并且理解它说了什么 — 这就是我们 “懂中文” 的最有力证明。

      因此,测试一个人是否 “会说英语” 很简单 —随机找 10 篇 CCTV 4 的英语新闻稿,然后让测试者对其进行朗读(之前不给他任何机会)— 如果他能够流利地对所有新闻稿进行朗读,我们还会对他的英语能力存疑吗?

      可能有很多人会觉得:这样的考核模式太难了。但我想告诉大家一个事实:英语作为一门技能,除非你能够用来交流,否则完全没有价值 — 就好比 “学开车” 只学一半是没用的。

      参加过我们自学团学习的朋友们都知道:类似以上的这种 “抽查朗读” 也正是我们自学团的考核模式。

      我并不指望国家的教育政策会在短期内发生改变。但就像马云说的 “如果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我也想说一句:如果中国的英语教育不改变,就让我们一起改变中国的英语教育吧!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