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柳村的寡妇2019年6月12日,山东济南警方破获一起网络售卖“高考押题试卷”骗取考生家长钱财的案件。据介绍,数万元一套的高考押题试卷,其实是嫌疑人李某花几百元从书店和网上买来的普通考试试卷。李某利用家长想提高孩子高考成绩的急切心理,冒充某知名机构负责人向家长兜售“高考押题试卷”,骗取多位家长钱财共计10多万元。
“QQ群里的答案多数是假的,但无论都能卖出去,都是为了骗考生的钱。”据赖某二人供述,他们如法,通过在网上各种QQ群发布广告,消息,让考生相信他们有能力在考前得到真实答案,引诱一些心存侥幸的考生与他们联系交易。赖某等人会让考生自己带上手机,在考试中接收答案作弊,即使答案不真实,作弊的考生也不会报警。
“之所以会上当,是学生看到了类似天上掉馅饼这样的好事。分数特别高的考生肯定骗不着,总不能骗他们可以去本硕博连读吧。而其他分数低一些的本科生也不相信自己可以通过某种方式进入更好的本科院校。”张凯说,“天上掉馅饼”的事,更多的被用在分数线在专科学校的考生身上,“因为‘馅饼’很显而易见,那就是本科,一些利用考生和家长不懂自主招生、定向招生政策进行,有的自己可以弄到某某大学定向招生计划,录取,公开叫价,收取高额‘定向费’”。
除此之外还有所谓的“占位费”。2017年6月,市高考录取工作尚未开始前,考生家长宋先生就收到一所著名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该校从内部渠道得知其子在高考及多次高中考试中英语成绩突出,故提前录取到本校外语专业。宋先生对该校对孩子的肯定及录取行为十分,立即按通知书上留的电话与对方联系,并向指定账户转了两万元的入学“占位费”。直至后期考生被其他高校录取并在市教育网站查询确认后,宋先生才大梦初醒,立即向机关报案。
2018年,教育、、市场监管等多部门在一次联合执法检查专项行动中发现,总部设在的某公司在全国十几个省设立教育培训的加盟店,属于无证经营。其主打的“志愿填报”业务更是,很多网络、电话“志愿填报专家”竟然没上过大学,他们按照总部培训过的“台词”给考生和家长,费用在两万元左右。部分考生家长在交流后明显认为无用,而有的家长仍不疑。
教育部表示,高考阅卷常严肃的工作。现行的高考“网上评卷”模式,从制度设计到实际操作充分体现客观。评卷教师要过“四关”,资格关、培训关、考核关、试评关;阅卷一般实行“一人评一题”“双评制”,“双评”超过一定差值的,则提交第三位教师进行“三评”,确保评卷分数的准确和有效。此外,评卷系统还制定了严格的评卷质量体系,对评卷质量进行全程、实时和分析,及时预警和提示等,确保出现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和纠正。
“‘高考’涉及个人信息泄露、考生信息倒卖、电信诈骗等,各地部门长期以来严格执法,并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取证,实施全方位精准打击。同时,还鼓励社会大众积极举报,严厉打击高考交易,高考考试和录取乱象,让骗子无机可乘。”律师徐莹说,对“高考”形成了全面围堵之势,堵死骗子的诈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