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从洋泾浜英语到1000多所高校开设英语专业――英语教学中国与发展
新华网上海11月5日电(记者吴宇)这是一组有趣的数字:
1949-1953年,全国高校英语教学点从51个削减至9个,其中偌大的上海仅剩下一个教学点;
1995-2013年,全国高校英语专业从200多个扩展至1000多个,在校英语专业学生从5.5万人猛增至70万人左右。
近日,“全国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周”在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举行。有关英语教学历史变迁的内容,了中国近现代的与发展。
中
据全国商务英语研究会名誉理事长、上海市外文学会会长、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教授叶兴国考证,早在1637年,第一艘英国商船驶抵广州,中英语言的最初接触就此拉开,正是对外贸易催生了中国人学习英语。
在1760-1842年的清广州贸易制度时期,产生了独特的广州英语。在1842-1901年的条约制度时期,商贸中心北移,早期的贸易英语发生演变,上海洋泾浜英语逐渐取代广州英语。
“广州英语和上海洋泾浜英语,两者的共同特点是民间自发学习英语。从1637年至1862年的两个多世纪里,清始终没有意识到成立专门机构培养自己的英语人才。”叶兴国说。
1856年《中英天津条约》“”:“嗣后英国文书俱用英字书写,暂时仍以汉文配送,俟中国选派学生学习英文、英语熟习,即不用配送汉文。自今以后,遇有文词辩论之处,总以英文作为。”
带来。为了“不被外人欺蒙”,“师夷长技以制夷”,1862年,获得御准开展外语教育的第一所机构京师同文馆设立,随后上海和广州相继设立广方言馆。1898年,光绪宣布变法,批准在京师同文馆基础上成立京师大学堂(1912年辛亥后更名为大学)。
对于中国的英语教育,美国教长老会传教士、曾任京师同文馆教习和京师大学堂总教习的丁韪良说过一段耐人寻味的话:“的科学知识只限于让少数翻译和随员去了解是绝对不行的。必须让清王朝第一流的学者也有机会接触那个能增强国力的源泉。”
延伸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