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日前,某大学爆出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违规操作消息。学校先是划定“350分以下不具备报名资格”这一标准,防止“低分差生”再次报考四级,而后又在报名截止前夕临时变卦“解禁”,考试严肃性。对此,该校教务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此举主要是为避免成绩低的学生影响学校的整体考分。(5月1日《中国教育报》)
那些分数低的学生参加中考,无形中,就减少了报考学生的“基数”,学校的升学率自然迎风而涨。同样,英语成绩不是很理想的学生报考四六级考试,那么,某所大学的英语四六级过关的比例也会“潜滋暗长”。如此提升升学率与过关率,学校的脸上自然也就熠熠生辉。只不过,那么多学生却是成了学校手中的筹码。或是用来填补无人报考的职业学校的漏洞的,或是成了提升升学率与过关率的品。这样的“禁报”,首先是了学生的。任何一名接受教育的学生,都有选择他应当参加的考试的,学校怎么能够为了一己之,而学生的考试权呢?这一种,其实更是了教育的公平。扪心自问,一些学生,连参加考试的都被了,我们还有什么颜面家长担心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呢?
不过,如果将完全打在学校的身上,似乎也有些不妥之处。至少,我们在学校的同时,有没有想到,学校,为什么要做出这样失德而又违法之事呢?这就值得我们揣摩了。显然,学校这样做,也是有着难言之隐的。而这个“隐”,就是,教育主管部门,将这个升学率与过关率,视为评价学校的一块重要的砝码。
因此,各类“禁报”新闻的发生,其根源还在应试思维。它既是应试思维的真实写照,也是应试思维的必然结果。对教学质量的评价过于量化,数字化指标越来越受“重视”。中小学讲升学率,大学讲就业率,都是这个道理。同样,在大学教学过程中,又何止英语四六级,计算机等级考试、研究生入学考试等的通过率,不也一样被许多高校看重吗?过于注重数字化的考核指标,学校教学一味围着上级的考核转,对学生的关心、对教育本质的追求反而被逐渐弱化。看来,“学生报考”,并不是学校的,而是学校的无奈之举。如果我们只是想着如何治理“禁报”,那么,我们的治理,必将陷入拆东墙补西墙的泥淖之中而。
1、荆州日报传媒集团授权楚网独家发布荆州日报、荆州晚报。
2、楚网发布的荆州日报、荆州晚报等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楚网转载其他是为了更多的信息,此类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