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普林斯顿、麻省理工、康奈尔、哥伦比亚……这些享誉世界的美国名校,是每日新报赴美采风团小记者们嘴里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7月14日—8月1日,每日新报小记者先后探访美国各大常青藤盟校、文理学院、社区大学。通过对美国各类型大学的零距离观察,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学好英语,争取出国留学。”
我们都是“博字辈”
7月20日上午9:00,RAMADA LNN 酒店大堂响起优美的钢琴声,很快吸引了在餐厅吃早餐的旅客。
《星光圆舞曲》《解放区的天》《水边的阿狄丽娜》,新报小记者黄滢锦、刘曦苑、王金彦依次上台小试身手,赢得周围听众阵阵掌声。
当得知来自天津11中的初二学生王金彦,4岁开始学钢琴,2012年在参加比赛获得全亚洲二等时,小记者们顿时对身边的这个伙伴刮目相看。
天津三中毕业的郜博文今年18岁,是新报小记者团中年龄最大的,被小记者们尊称为“大学生”。由于品学兼优,郜博文今年已被保送同济大学医学院。15岁的四中初二学生徐鑫强烈申请和“大学生”住在一个房间,以便随时请教“高分秘诀”。
郜博文此次美国之行还有另外一个目的,就是与自己的美国哥们儿曾博明再次相聚。小伙子告诉记者,曾博明的英文名字叫Ben,是麻省理工数学专业大四学生,家住纽约,是一个阳光开朗的美国男孩。今年5月份,20岁的曾博明来天津学习中文三周,经过有关部门推荐,郜博文一家热情地把曾博明接到家里居住。巧合的是,两个人的名字都有一个“博”字,一见面就感觉特别亲切,很快就打成一片,无话不谈了。令郜博文惊奇不已的是,第一次在家里吃饭,曾博明竟然会使用筷子。一问才知道,喜欢中国文化的曾博明来天津之前,已过一年中文了。两个人每天交流,郜博文教曾博明说汉语,曾博明教郜博文说英语。
“他学得很认真,遇到不懂的词汇,就用拼音在本子上记下来。”仅仅三周时间,曾博明的进步很大,不但会说天津话,还学会了包饺子。
曾博明回国前,郜博文特意买了丝巾、竹简《三十六计》、有拼音标注的“四大名著”等很多礼物送给他。得知郜博文随新报小记者团来美国采风的消息后,曾博明很兴奋,毛遂自荐要给新报小记者团当导游呢!
7月24日,麻省理工学院。大巴车还没停稳,郜博文就远远看到早已等候在边的好哥们儿曾博明。
“你们好,我叫曾博明,欢迎大家来到麻省理工学院。”曾博明用很标准的中国话和小记者们打招呼。
在曾博明带领下,小记者们先后参观了麻省理工的图书馆、数学学院、计算机学院等。他告诉大家,麻省理工学院是全美诺贝尔得主最多的大学,拥有“世界理工大学之最”的称号。而令小记者们羡慕的是“麻省理工对家庭年收入低于美元的学生一律免学费”。
“美国留学,必须的”
Herkemer,纽约州一个仅有几千人的小镇,成为新报小记者们向往的地方,主要是因为纽约州立大学Herkemer分校坐落在此。
中国高中生也能直接进入美国大学?听起来难以置信,在纽约州立大学Herkemer分校,小记者们与该校的副校长马修博士和国际部主任Fami 女士进行了深入交流,详细了解了该校专门为国际学生开设的赴美留学直通车项目。原来中国高中生不用等到高中毕业参加